在家电行业,电商专供产品减配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很多消费者却并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在投诉平台搜索关键词,不少消费者因买到电商专供产品发帖。春节期间,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打假专项行动,对较为畅销的电商专供等产品加强监督抽检。
电商专供产品,即为电商平台量身打造、在线上网店销售的商品。经营天猫优品线下体验店的冯安对时代财经表示,店里有十余个家电品牌,全部是电商专供机型,有些是线下产品的减配版。
曾在格力集团工作的雪蒙接受时代财经采访称,格力线上机型大部分是专供的,更多的是经济适用机型,与线下实体店相比,产品价格不会太高,性能不会太丰富。
相比三四年前,电商专供产品表现得更加低调。之前,电商卖家会给商品打上“电商专供”标签,以价格低廉进行宣传,如今在电商平台却难以见到“专供”字眼,家电品牌官方旗舰店同样如此。
但电商专供并没有消失。冯安透露,店里家电品牌有海信、美的、格力、科龙、容声、九阳、苏泊尔、飞利浦等,产品都存在电商专供。
“国内的合资工厂出来的产品,销售模式定位和国产的差不多。”据他观察,在电商专供家电中,也不乏国外品牌,有的是在国内建立了合资工厂,有的则依赖代工厂生产。
电商专供家电也分不同类型,有专门为天猫、京东、苏宁等平台定制的专供机型,也有家电品牌官方旗舰店销售的机型,有的家电品牌还推出专供线上的子品牌。冯安店里主要是天猫专供机型和家电品牌官方旗舰店机型。
据他所说,电商专供家电与线下渠道家电主要区别在于价格更便宜,一方面是线上销售中间环节减少,同配置同性能情况下提货价比线下低,另一方面是有的产品核心部件减配。
“在工厂,部分低价电商机的产品质检尺度会放得更宽。”曾在家电工厂上班的冯安透露。
他表示,店里销售的某知名品牌的电商专供十字门冰箱,经常出现四扇门对不齐、宽度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在低门槛、入门级家电上,其他品牌家电也有出现尺寸比例偏差。
电商专供家电的问题不限于尺寸比例。在投诉平台,一网友发帖称,在电商平台买了某品牌冰箱,实际容积比标注的少一半,跟客服联系,对方表示店里冰箱属于电商专供,与标注的指标不符。
在湖南开家电专卖店的刘忠民对时代财经表示,在电商平台上,冒牌家电很多,也会有质量不达标的返修家电,还有低配的专供产品。因此,他身边不少人在网上买的家电质量都有问题,反复维修不成,直接当废品卖了。
刘忠民有某品牌家电22年维修经验,多次遭遇整批电商专供机型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接到过不少总部机改方案,为消费者维修、改造。他透露,2021年,该品牌有一款电商特供43寸彩电全部返厂维修。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直言,所谓电商专供,就是降低配置、参数、性能供应线上渠道的产品,本身就便宜,在线上实体门店看不到,销售电商专供产品已经成为行业惯例。
他也提到,电商专供家电用起来会比较粗糙,噪音可能比较大,但这是在保证合格质量的前提下,“它们首先是合格的产品,不合格不可能销售”。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消费者会先在线下实体店查看家电,再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产品参数相近、价格更低的产品。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可能买到了减配的电商专供机型。
时代财经观察到,家电企业不会在电商平台标明产品是电商专供机型,也不会在网店详情页披露核心部件、原材料信息,展示更多的是参数,比如空调的匹数、能效等级、适用面积等。
“空调说明书不会注明压缩机、四通阀的品牌,不会写钢管的厚度,只会教消费者怎么使用。”广东人海涛经营某品牌家电专卖店,把电商专供家电拆开后,他就能看出与专卖店的不同,但普通消费者看不出来。
他向时代财经讲述了一段经历,那是在几年前空调价格战时,一款线上线下同步出售的空调进货价从3000元直降到1700元左右,名称、匹数、能效等级没变,但核心部件大换血。
那一年,这款空调他卖出了100多台,业绩很好。然而第二年夏天,他的电话被打爆,消费者发现这款空调制冷慢,制冷效果差,质量不如此前的宣传。
在家电行业内,人们对电商专供产品的特殊性了如指掌,却不能对外宣扬。
刘忠民向时代财经透露,总部有严格规定,维修人员不能评论家电质量好坏,即便维修时发现是返修机、陈年库存机,也不能告诉用户,只能向总部报告。假若用户知道后打电话投诉,维修人员可能会面临500元至数千元的罚款。
“电商专供就是偷工减料,让消费者无法对比。”一位曾在家电企业工作的员工表示,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家电质量不一样,想省钱时,他就网购,想买高端的就去实体店。
2018年,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发布《2018电商领域信用风险“双十一”预警报告》,其中提到“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便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时代财经表示,电商专供产品是隐性侵权点,很多消费者并不知情。
在家电行业,电商专供产品为何会泛滥?就相关话题,时代财经采访美的相关人员,对方回应称做电商专供产品主要是为了渠道差异化,线上和线下都有专供机型。
经销商和专家的解读则不尽相同。作为家电行业的“老人”,刘忠民认为,电商最大的特点是低价,所需运营成本却不低,企业不可能做亏本生意,因而催生了减配的电商专供产品。
资深产业观察家梁振鹏对时代财经表示,在618、双11这类促销节点,消费者奔着低价网购,电商专供产品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也让消费者无法与实体店比价,避免渠道商之间的冲突。
他还观察到家电行业的两个变化,一是高端化转型趋势非常明显,因为高端产品可以保证利润,家电企业可以采取一致的价格策略,二是苏宁、国美和格力董明珠店推进线上产品和线下同款同价,线上线下渠道有融合的趋势。
电商专供家电背后还有平台之间的竞争。曹磊谈到,早年电商平台有“二选一”条款,因而家电企业另辟蹊径为各个电商平台定制机型。
他透露,如今虽然没有了“二选一”条款,但电商平台会抢新品首发,过段时间再去其他平台发售,为平台定制的电商专供家电依然会继续存在。
若多家平台家电型号、配置完全相同,会发生什么?冯安称,它们会实行价格补贴、恶性竞争,“大活动节点做补贴,通过各种渠道互相盯着对方的价格,随时改价”。
在他看来,家电企业为各个电商平台定制型号,核心部件相同的产品因为外观和部分性能有差异,对品牌控价、货源稳定、各方利润保障都有益处。
法律层面,北京京知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杨乃超对时代财经表示,若线上商品的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但是产品的质量、性能大相径庭,商家无法给出合理解释,也没有材料证明产品与实体店的质量一致,则有可能构成对产品的虚假宣传。
遇到这种情况,他建议消费者先与商家进行协商,如协商不成,建议收集所购家电产品存在的有关质量问题的证据,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协组织以及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
不过,他也表示,如果前期与商家沟通时,消费者并未询问线上与实体店产品的区别,未就产品主要成分、信息、质量、性能等向商家进行询问,则商家并不涉及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最后,他建议,销售家电的商家应当提供相关产品的真实、全面信息,积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同款产品涉及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且质量存在差异,建议区分商品货号,并标注“电商专供”。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