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产品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解读

2024-12-22 0

一、《条例》颁布背景及意义

2019年1022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1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营商环境制定的行政法规。

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世界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名列全球第31位,总体排名提升15位,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法治即是最好的营商环境”,3月,《外商投资法》对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做了明确规定,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法律制度性保障,近日,《条例》的颁布,一方面针对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外部经济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强市场活力,提升市场内生动力;另外一方面,将以往有效经验、办法上升至法规,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推动中国营商环境在法治轨道上前行。

二、《条例》的内容框架及亮点分析

《条例》分为七章内容,共计七十二条:主要从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系统全面阐述政府与市场关系,着重于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设立基本制度规范。

(一)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条例》第二章内容分别从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依法平等适用国家支持发展的政策、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程序公开透明、设立全国统一的市场维权平台深入贯彻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方面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各级政府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不得为顾及其自身利益而偏爱某些企业或剥夺、限制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既不能因为企业性质存在差别有所偏袒,也不能在贫富企业间、大小企业间、内资与外资企业间、本地与外地企业间有所歧视。

(二)加大放权力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减轻企业负担。

在拓宽市场准入方面,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今年9月新修订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在保持原有框架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了清单长度、减少了管理措施、优化了清单结构,将“非禁即入”市场准入准则落到实处。

(三)《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依法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严禁违反法定权限、程序对市场主体和经营者个人的财产实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于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市场主体的财产和企业经营者个人财产实施查封、冻结和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裁量权应当限定在所必需的范围;同时,行使公权力机关不得在法律、法规规定之外要求市场主体提供财力、物力或者人力的摊派行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市场主体参加评比、达标、表彰、培训、考核、考试以及类似活动,不得通过上述活动收费或者变相收费。2019年10月8日,公布的《条例》草案中明确规定严禁收费主体擅自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或者额外收费。严禁以各种方式强制企业赞助捐赠、订购报刊、参加培训、加入社团。严禁中介服务机构利用行政资源强制收取费用等行为。

(四)鼓励扶持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规范商事活动的标准及规则,推广以金融机构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

《条例》第三章从便利生产经营,规范税费办理,公用事业、融资与人才服务三个方面,对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登记财产、跨境贸易、办理破产、企业变更和注销,纳税、社会保险费、规范涉企收费,以及公用事业服务、融资服务、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服务、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等内容逐一规范商事活动的统一标准,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广以金融机构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条例》还对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权益保护做出特殊规定,明确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企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

(四)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和维权援助等机制均在《条例》中确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是我国提高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升违法成本、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威慑作用的重要手段。

三、建议

“徒法不足以自行”,营商环境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可度量的指标组成,已确立的《条例》内容,绝大部分都和营商环境欠优、“放管服”改革滞后有千丝万缕联系,因此条例的举措必须落到实处,不然极大可能会抑制政策红利效应发挥。


To Top